---
---
---
(點擊查看產(chǎn)品報價)
植物病毒研究之歷史
1576 年-荷蘭郁金香發(fā)生color breaking,后來證明是由病毒引起。
1886 年-Mayer 煙草嵌紋病(尚不知是由virus 引起),證明此病有傳染性,可由病株汁液傳染
1892 年-伊凡諾斯基(Ivonowski),再次研究TMV,以細菌過濾器過濾TMV 汁液,仍能感染。contagium vivum fluidum,有傳染性毒液流體=virus
1898 年-班澤明(Beijerinck),重覆伊凡諾斯基的實驗,証明其正確性,此后凡有嵌紋病征,皆認為病毒所引起。
1935 年-Stanley,將TMV 純化出來,得到TMV 結(jié)晶認為其為一種蛋白質(zhì),幾乎完成了柯氏法則。
1936 年-Bawden,認為TMV 純化的顆粒,為一種核蛋白質(zhì)(核酸,蛋白質(zhì)),較前者正確。
1939 年-德國科學家發(fā)明電子
顯微鏡,放大倍率20000X-400000X,TMV 為短桿狀,大小為300nm(nm=10-9m)
1956 年-法蘭克康諾(Fraenkel-Conrat),將病毒性質(zhì)做了詳細的研究。Phenol 石炭酸,處理病毒,破壞其蛋白質(zhì),核酸被釋放,接種于菸草, 會生病(可純化出同時含蛋白質(zhì)與核酸之virus顆粒)。SDS 處理TMV,破壞核酸,保留蛋白質(zhì),再接種于健株,不引起病害。證明:(1)核
酸扮演著使作物生病的主要角色。核酸控制蛋白質(zhì)之產(chǎn)生。
1987 年-TMV 核酸所有序列被解出
http://www.bjsgyq.com 金相顯微鏡北京辦事處
http://www.xianweijing.org 顯微鏡百科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習之用,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禁止復制,轉(zhuǎn)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儀器一廠-專業(yè)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