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
【概說】
真菌(Fungi)的形態(tài)構造較其他各類微生物復雜,有明顯的細胞核,顯微鏡下觀看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自然界廣泛存在,種類甚多,其中不少對人有利,食品、制革工業(yè)都離不開真菌,與醫(yī)藥工業(yè)關係也很密切,抗生素(青霉素、頭孢菌素、灰黃霉素等)的生產,藥用真菌(靈芝、銀耳、茯苓、馬勃等)的生產,藥材的霉變都與真菌有關。部分真菌能引起人體淺部和深部感染。
【生物學特性】
(1)形態(tài)與構造:真菌分單細胞和多細胞兩種類型。
1.單細胞真菌:細胞圓形或卵圓形。有的由母細胞出芽繁殖,如酵母菌和新型隱球菌。有的繁殖也由母細胞出芽但不脫離母細胞,芽體延長,成為假菌絲,如白色念珠菌。
2.多細胞真菌:有菌絲和孢子兩類構造。如致病的皮膚絲狀菌,產抗生素的青霉菌等都是多細胞真菌。不少多細胞真菌能引起物品霉變,故多細胞真菌又稱霉菌。
菌絲:顯微鏡下觀看多細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延長成菌絲,菌絲分枝并交織成菌絲體。菌絲在培養(yǎng)基內的稱營養(yǎng)菌絲,在空氣中的稱氣中菌絲,氣中菌絲發(fā)育到一定階段產生孢子者稱為生殖菌絲。菌絲分隔者稱有隔菌絲,茵絲不分隔者稱無隔菌絲。致病真菌的菌絲大多有隔。不同真菌的氣中菌絲有不同的形狀,如螺旋狀、球拍狀、梳狀、鹿角狀、結節(jié)狀等。
孢子:真菌的孢子起繁殖作用。不同種類真菌的孢子形狀不同,有助于鑑別。病原性真菌的孢子為無性孢子,分為葉狀孢子和分生孢子。由菌絲直接形成或由母細胞出芽形成的孢子稱葉狀孢子,可分為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和關節(jié)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絲先長出分生孢子柄,再從柄端長出分生孢子,有大分生孢子和小分生孢子。
(2)培養(yǎng):營養(yǎng)要求不高,常用沙氏(Sabouraud)培養(yǎng)基,pH4~6,需氧,于22~28°C、濕度較高環(huán)境中最易生長,某些深部感染真菌,在37°C生長較好。真菌生長緩慢,需數(shù)天至十數(shù)天才形成典型菌落,不同真菌的菌落特徵不同,是鑑別真菌種類的依據(jù)之一。
(3)抵抗力:真菌不耐熱,60°C 30min可被殺死,但對乾燥、日光、常用化學消毒劑的抵抗力較強。對常用抗生素及磺胺藥不敏感,但二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克霉挫對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
【致病性】
顯微鏡下觀看淺部感染的真菌多為外源性,主要是皮膚絲狀菌引起的皮膚真菌病。深部感染的真菌多為內源性,常見的有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曲霉菌等,它們侵襲內臟和深部組織,引起有慢性肉芽腫樣炎癥、壞死等病變。由于濫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引起菌群失調癥,深部真菌感染病例較前增多。有些真菌能產生真菌毒素,稱為產毒真菌,人誤食毒素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真菌感染多為慢性經過。深部真菌感染后細胞免疫起主要作用,雖也可產生特異抗體,但無抗感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