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簡介
石蓴目(Ulvales)
石蓴科(Ulvaceae)
石蓴 Ulva lactuca (海萵苣)
形態(tài):薄膜型,常成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平滑裂開,有皺褶,質(zhì)地較粗硬, 草綠色。
體型:長30㎝,寬10㎝,在有機(jī)物污染處可生長達(dá)長100㎝以上,寬則約 20 ~ 50㎝。
附著:有盤狀附著器著生于巖石。
分佈:潮間帶中部巖石。
生長期:3 ~ 4月,有世代交替現(xiàn)象。
用途:可食用,并具藥效。
裂片石蓴 Ulva fasciata (帶石蓴)
形態(tài):薄膜型,由兩層細(xì)胞所構(gòu)成,不規(guī)則叉狀分歧的帶狀裂片,有皺褶,草 綠色。
體型:2 ~ 3㎝寬,可長達(dá)100㎝。
附著:有盤狀附著器著生于巖石。
分佈:潮間帶中部巖石。 生長期:3 ~ 4月。
用途:可食用。
腸滸苔 Enteromorpha intestinalis (石髮)
形態(tài):管狀體,上部膨脹成腸形,單條或基部有分枝,淺綠色。
體型:直徑0.2 ~ 0.5 ㎜,高5 ~ 8㎝。
附著:有附著器附于巖石。
分佈:潮間帶中下部巖石、沙礫或石沼。
用途:可食用,并可抗菌。
緣管滸苔 Enteromorpha linza
形態(tài):扁平管狀體,邊緣波浪皺褶,中空,草綠色。
體型:高8 ~ 25㎝。 附著:有附著器附于巖石。
分佈:潮間帶中下部巖石或石沼中。
用途:可食用。
牡丹菜 Ulva conglobata (蠣菜)
形態(tài):小形,薄膜型藻體。裂片互相重迭,略呈牡丹花狀之團(tuán)塊,草綠色。
體型:高2 ~ 5㎝。
附著:以小盤狀附著器著生于巖石上。
分佈:潮間帶上部、中部巖石。
用途:可食用。
石蓴目(Ulvales) 礁膜科(Monostromataceae)
寬礁膜 Monostroma latissionum (綠海苔)
形態(tài):薄膜型。呈不規(guī)則薄片狀,柔軟,邊緣波浪狀,由一層細(xì)胞構(gòu)成,黃綠 色。
體型:高15㎝以上。
附著:小盤狀附著器著生于其他物體上。
分佈:高潮線附近礁石上。
用途:可食用,製成綠海苔醬,并可降低膽固醇。
剛毛藻目(Cladophorales) 肋葉藻科(Anadyomenaceae) 指枝藻 Valoniopasis pachynema
形態(tài):絲狀型,叢生。不規(guī)則分枝,偏生于一側(cè)或呈掌狀,錯縱成團(tuán)塊狀,綠 色。
體型:高約2 ~ 4㎝,寬約5 ~ 20㎝。
附著:具假根以附著在礁石上。
分佈:生長于低潮線附近的礁石。 生長期:3 ~ 4月。
剛毛藻目(Cladophorales) 剛毛藻科(Cladophoraceae)
線形硬毛藻 Chaetomorpha linum
形態(tài):絲狀藻,單條無分歧,形成鬆散不規(guī)則的團(tuán)塊漂浮于水面。澹黃綠色。
體型:團(tuán)塊狀。
附著:纏繞于它種大型藻。
分佈:潮間帶它種海藻。
生長期:11月~ 次年5月。
管枝藻目(Siphomocladales) 法囊藻科(Valomiaceae)
網(wǎng)球藻 Dictyosphoeria cavernasa
形態(tài):管狀藻的變形,最初為實心的球體或長橢圓形,后來漸漸中空,成熟后 開裂。藻體表面有圓形斑紋,墨綠色。其細(xì)胞為六角形。
體型:約1㎝大小。
分佈:潮間帶中部至低潮線巖石。 生長期:3 ~ 7月。
蕨藻目(Caulerpales) 蕨藻科(Caulerpaceae)
棒形總狀蕨藻 Caulerpa racemosa var. laete-vivens
形態(tài):異型分枝型,由各方向密生出許多棒狀小枝,深綠色。
體型:直立莖高約5 ~ 8㎝,小枝長約0.3 ~ 0.8㎝。
附著:有附著器附于巖石。
分佈:低潮線附近礁巖。
用途: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