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采樣前應先進行室內場所之調查及現場觀察,發(fā)現有滲漏水漬跡,微生物生長痕跡,抱怨有不適感的地方,及公眾聚集進出或聚集量高之場所,皆應列為優(yōu)先采樣地點,以能采得代表性之樣品。
(2) 采樣前應先行評估微生物濃度之范圍(如先行預采或文獻查詢等),濃度太高應減少采樣的時間,濃度太低應增加采樣的時間,以免正式采樣時濃度太高或偏低。
(3) 進行采樣點規(guī)劃時,原則上每500 – 1000 平方公尺采集1點,所選定之采樣點以能涵蓋高、中、低樓層或左、中、右區(qū)段為宜。但采樣人員可視場所內不同樓層或不同分區(qū)之公眾使用情形及環(huán)境狀況(如六、(一)所述列為優(yōu)先采樣之地點),增加采樣點數目。
(4) 進行采樣時段規(guī)劃時,應充分考量該場所不同營運之特性,可選擇2至4個不同時段。采樣時段應包括室內空氣品質最惡劣的情況(如人潮最多的時候)。采樣點之佈置應避開如電梯出入口、走道等人行干擾,或如吸煙區(qū)、影(打)印室等其他污染物干擾的位置,并選擇受干擾影響最小之處采樣。
(5) 室內場所可能有不同的個別通風及空調系統分區(qū),采樣點應平均分佈于不同分區(qū)中。采樣點應距離其區(qū)隔(如墻壁)或角落最少50公分以上。
(6) 采樣前應先進行采樣器的流量校正。校正時應置入充填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以校正器調整采樣器流量至原制造廠商建議之設計流量。
(7) 采樣前先以70%酒精擦拭采樣器放置 培養(yǎng)基 之部位。
(8) 采樣前、后培養(yǎng)皿應避免于運送或搬運期間受到污染(如以石蠟膜(paraffin)或透氣膠帶封存等),并保存于4 ± 2℃的冰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