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點擊查看產(chǎn)品報價)
植物葉片具多樣化功能,如表皮組織的蒸散作用(transpiration)與氣體交換、
葉肉組織的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及維管束組織的營養(yǎng)及水分輸送。葉的內(nèi)
部構(gòu)造依外而內(nèi)的順序分別為表皮(epidermis)、葉肉(mesophyll)及維管束
(vascular bundle)。
(一) 表皮(epidermis)
表皮主要保護內(nèi)部組織,可分為上表皮(upper epidermis)與下表皮(lower
epidermis),依植物種類的不同,約一層至數(shù)層,植物葉為適應(yīng)環(huán)境,其表皮常特
化出多樣化的附屬器官,如氣孔及表皮毛。表皮細胞可分泌角質(zhì)(cuticle)及臘質(zhì)
(wax),以防止水分過度蒸散。氣孔(stomata)的保衛(wèi)細胞(guard cells)是由表
皮細胞所特化出,主要控制氣體的進出,協(xié)助葉肉組織的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
(二) 葉肉(mesophyll)
主要是指上下表皮之間的所有薄壁組織(parenchyma)。葉肉組織由柵狀組織
(palisade tissue)與海綿組織(spongy tissue)組成,富含葉綠體,其分佈位置與
排列常因植物種類而異,如雙子葉的扁平葉,其柵狀組織靠上表皮,而海綿組織
靠下表皮。柵狀組織主司光合作用,而海綿組織主司光合成物及氣體的交換。
(三) 維管束(vascular bundle)
葉的維管束組織一般介于柵狀組織和海綿組織之間,主要分為主脈、側(cè)脈和
細脈等。依維管束粗細大小,其內(nèi)部構(gòu)造即有所不同,維管束是與葉柄及莖內(nèi)的
維管束相連,因此在莖中排列為木質(zhì)部在內(nèi),而韌皮部在外,而扁平葉中的維管
束的排列則是木質(zhì)部在上,而韌皮部在下。維管束主要由導(dǎo)管(vessels)、假導(dǎo)管
(tracheids)、篩管(sieve tubes)及伴細胞(companion cells) 等組成,維管束鞘
(vascular bundle sheath)包覆于其外圍。
本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觀察比較裸子植物、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葉內(nèi)部構(gòu)
造、特征及功能
二、材料及方法
(一) 實驗材料
1. 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葉的永久玻片標本。
2. 玉米(Zea mays)葉。
3. 蠶豆(Hernandia ovigera)葉。
(二) 方法及觀察
取裸子植物(Gymnosperma)馬尾松葉橫切玻片、雙子葉植物(Dicotyledons)
蠶豆葉橫切玻片及單子葉(Monocotyledons)玉米葉橫切玻片,分別于
顯微鏡下觀
察比較三種植物的表皮、葉肉組織及維管束組織的細胞形態(tài)特征及之間的差別。
(三) 注意事項
1. 馬尾松葉、玉米葉與蠶豆葉的上、下表皮組織各有幾層細胞?其意義何在?
2. 請觀察比較馬尾松葉、玉米葉與蠶豆葉的柵狀組織與海綿組織的分佈位置?
3. 請觀察比較馬尾松葉、玉米葉與蠶豆葉的維管束組織的存在位置為何?
所有資料用于交流學(xué)習(xí)之用,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禁止復(fù)制,轉(zhuǎn)載注明地址
上海光學(xué)儀器一廠-專業(yè)顯微鏡制造商 提供最合理的
顯微鏡價格